讓閱讀成為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

這一期《我的小尾巴》問到一個問題:要不要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

有網友也問,既然總會明白是謊言,小時候讓他們相信的意義在哪?

此前,第六季《奇葩說》也有這個辯題: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都是假的?

其實,這個話題上了熱搜,小白是沒有想到的,離六一兒童節(jié)也還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接著,浮現在腦海的一句話就是“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而小時候的小白是很相信童話里講的都是真的,甚至會在想某一天如果去了海邊會不會很幸運地遇上美人魚。

在《我的小尾巴》節(jié)目中,張亮說:“我是盡量的保留。”但在他看來,并不用孩子長大,現在很多四五歲的小孩已經懂得那只是用電腦畫出來的。

伊能靜覺得真實和幻想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安崎說:“我是相信有小飛俠的存在,雖然知道是假的,那是我的小美好。”

而在那期《奇葩說》里,傅首爾問:“什么是真?”

有網友說:“這個世界上最最真實的東西,不一定全是眼睛可以看得到的。凡是全人類都能共鳴并且從中汲取力量的,這本身就是‘真’,是情感心理的‘真’。”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小孩們也已經懂得“童話里都是騙人的”,但他們還是愿意相信這個世界存在一個童話世界,或者相信宇宙中一定有奧特曼,相信一定可以在哪個星球上看到迪迦,相信海底里還存在著一個隱藏世界,那里有人魚公主……

這個時候,難道要與小孩們說“錯了,不存在”的嗎?打破他們所構想的世界嗎?

也許,他們還會用他們有限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你據理力爭,大聲說:“一定有的。”

我們在害怕什么呢?害怕孩子不能立刻適應這個殘酷的社會嗎?為什么要揠苗助長似的讓孩子們立刻知道這個社會的殘忍呢?他們正在成長,他們會在成長中體會社會的現實,辯證地看這個世界,而這其中,他們需要大人們的循循引導,而非直接被告知“這是假的”。

《哆啦A夢》的宣傳文案:別忙著抵擋生活的耳光,醒一醒,你的天真。

光良的《童話》有一句歌詞:也許是騙人的,但依然要相信愛,只為心中那份小小的悸動。

事實確實是“童話里都是騙人的”,長大后的我們也不會再像小時候那般相信世界上有個叫“童話”的世界,但我們依然期待著真的存在童話世界。

但,小白更想相信一定有這樣的童話世界,他們只是藏起來了。也許,我們現在所存在的世界也是他們所想象的。

“讓他們在小時候還有一點念想吧。”

前不久,小白的確這樣與身邊的孩子們說過。小女孩說:“你是錯的。”她還拉著小白走到陽臺,指著夜空說:“奧特曼一定就住在某一顆星球上。”小白笑著回:“是噢。那可還有怪獸哦,怕不怕。”她說:“我才不怕。”然后站在旁邊的小男孩說:“怪獸也有好的。”后來,我們一起玩了一場角色扮演游戲,小女孩是怪獸,小男孩是奧特曼。小白?也許是正在逃串避免波及的普通民眾。

宮崎駿說:“回憶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它生活在過去,存在于現在,卻能影響未來。”

童話也是,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它生活在過去,那時候對它的想象是美好的,我們也可想它還存在于現在,這時候的我們也許正在感嘆,只是小時候對童話的想象和理解仍舊在影響我們對一些事情的判斷和理解。

走在路上,偶爾,你會想象路邊的大樹在笑,旁上的小草在向你招手,實際上,只是樹葉被風吹得“嘩嘩”響,小草在風中搖晃。可,這時候的你不會想要在上邊踩一腳。

晚上入睡時,如果難過或害怕時,小白喜歡抱著貓咪老師睡覺,也許,他會安慰我,保護小白。事實上,小白也覺得自己被安慰了,被保護了。當然,他時常被小白墊在頭低下當枕頭哈哈。

不過,現實是,對于“小時候你相信童話都是真的嗎?”答案真的是“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有人說:“我不相信故事是真的,但我信了里面的愛情是真的。”

所以,大家進城尋找愛情了,最后,當然是“搞錢要緊”!!

愛情?哦——愛情啊~再說吧。

往期推薦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