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種小班數學游戲,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數理邏輯智能!
小班幼兒年齡小,不能保持較久的注意力,對于枯燥而抽象的數學比較不感興趣,而對游戲化的數學活動則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幼師們可以把數學活動以不同的游戲形式來組織教學,讓幼兒在玩中學,既滿足了幼兒的游戲需要,又較好地達到了教學目的。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寓教于樂的數學游戲吧!
數
目標:區分“1”和“許多”,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系。
1、串項鏈
材料:細繩子若干,白色串珠若干,彩色串珠若干。
操作方法:把串珠一個一個串起來,再一個一個取下來。
指導建議:
1.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一個一個串起來,一個變成許多個”,“一個一個拿下來,許多個變成一個一個”,觀察項鏈由一個白色的串珠和許多個彩色的串珠連接而成。
2.可以將串珠換成雪花片、回形針等材料進行類似練習。
2、玩卡片
材料:卡片若干(分別標有表示“1”和“許多”的圖案)。
操作方法:將卡片按照“1”和“許多”分類。
指導建議:
1.引導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根據圖片內容表述:“一只小貓,許多小魚……”
2.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重疊法、并置法)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感知“多”、“少”和“一樣多”的概念。
3、筆套找朋友
材料:大、小筆套若干。
操作方法:將筆套一一對應插起來。
指導建議:
1.也可搜集各種帶瓶蓋的塑料瓶,瓶身做娃娃,瓶蓋當帽子,將帽子(瓶蓋)和娃娃(瓶身)一一對應,為每個娃娃戴上相應的帽子,從而發現瓶蓋和瓶身在數量上是否一樣多。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上學期使用。
4、小貓吃魚
材料:“小貓”卡片若干,“小魚”卡片若干。
操作方法:喂“小貓”吃“魚”。
指導建議:
1.指導語:“小貓肚子餓了,小朋友來喂它們吃魚吧!”
2.指導語:“是不是每只小貓都有小魚吃了?請你們比一比小貓和小魚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
3.本材料適合小班上學期使用。
5、放紐扣
材料:紐扣若干,操作底板若干(標有數字)。
操作方法:根據數字按上相應數量的紐扣。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所放的紐扣數量是否正確。
2.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可提供5以內的數字和10以內的數字兩套材料。
6、娃娃夾辮子
材料:身體上標有數字的娃娃卡片若干,夾子若干。
操作方法:根據娃娃身上的數字夾上相應數量的夾子。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的操作結果是否正確。
2.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可提供5以內的數字和10以內的數字兩套材料。
7、家具展覽
材料:標有各種家具的卡片若干,標有數字和點的卡片若干。
操作方法:找出與卡片上家具數目一致的數字或點的卡片。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操作結果是否正確以及幼兒所使用的方法。
2.可將材料內容結合本月主題進行調整,適當更改卡片上的圖案。
8、拼板找朋友
材料:木板若干(標有點或數字)。
操作方法:找到數量含義一致的木板拼在一起。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的操作結果是否正確以及幼兒所使用的方法。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9、搓丸子
材料:底板若干(標有數字),橡皮泥。
操作方法:用橡皮泥搓出相應數量的丸子放在底板上。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的操作結果是否正確。
2.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可提供5以內的數字和10以內的數字兩套材料。
10、日歷
材料:日歷一本(左邊寫有數字,右邊貼有表示一定數量的物體圖案)。
操作方法:根據圖案上物體的數量找出相應數字,或者根據數字找出相應數量物體的圖案。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的操作結果是否正確。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11、漂亮的蝴蝶
材料:蝴蝶卡片若干(一邊標有點,一邊寫有數字),將其剪為兩半。
操作方法:拼出完整的“蝴蝶”(即點數和數字相對應)。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的操作結果是否正確。
2.幼兒可能會根據“蝴蝶”的顏色和拼合處的輪廓拼出蝴蝶,教師應逐步引導他們觀察點的數量和數字之間的關系。
12、小鳥回家
材料:“大樹”卡片若干(樹上有一個鳥窩,鳥窩上標有點),“小鳥”卡片若干。
操作方法:根據鳥窩上的點數擺上相應數量的小鳥。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的操作結果是否正確。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13、拓印數字
材料:底板若干(刻有突起的數字1-5),蠟筆若干,白紙若干。
操作方法:將白紙放在底板上,用拓印的方法涂畫數字的形狀。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拓印的方法是否正確,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涂畫的是數字幾。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14、捏數字
材料:數字底板若干,塑料墊板一塊,橡皮泥。
操作方法:利用橡皮泥捏數字(可參照數字底板上的數字形狀)。
指導建議:
1.還可結合美工建構活動幫助幼兒充分感知、認識數字,如:用雪花片拼數字,用火柴棒搭數字等。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量
目標:
1.感知物體大小、長短、多少的不同。通過比較能找出“最大”、“最小”、“最長”、“最短”、“最多”、“最少”和“一樣大”、“一樣長”、“一樣多”,并能用語言表達。
2.能按物體的大小、長短對物體進行順向或逆向順序排列。
15、比大小
材料:糖果若干,圖示卡一張。
操作方法:按照圖示將糖果按大小排列。
指導建議:
1.可以把糖果換成紐扣、木珠等材料,引導幼兒找出“最大的一個”和“最小的一個”。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上學期使用。
16、三只熊
材料:操作底卡一張(畫有熊爸爸、熊媽媽、小熊一家),圖片若干(分別標有大、中、小三套物品)。
操作方法:將圖片按要求放入操作底卡中。
指導建議:
1.觀察幼兒是否按照大、中、小為熊寶寶一家找到大小適用的東西。
2.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問:“誰的碗最大,誰的碗最小?”引導幼兒表述:“爸爸的碗比媽媽的大,媽媽的碗比爸爸的小”等等。
17、比長短
材料:操作底卡一張,緞帶若干。
操作方法:根據底卡的提示將緞帶按照長短排序。
指導建議:
1.引導幼兒在操作中用語言表達“最長”、“最短”,并按照“由長到短”或“由短到長”的順序排列。
2.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18、比多少
材料:可翻頁的圖書(左右兩邊的圖案數目不同),寫有“多”和“少”的字卡。
操作方法:每翻一頁,幼兒可將左右頁的圖案進行數量上的比較,在多的一頁上貼上“多”字,在少的一頁上貼上“少”字。
指導建議:
1.可按由簡到繁的順序制作材料:兩組物體數量在5以內;兩組物體數量差異明顯;兩組物體數量超過5但未超過10,且數量差異不明顯。
2.指導語:“請你比一比哪邊多?哪邊少?”
3.本材料適合小班下學期使用。
更
多
精
彩
公眾號ID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