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14歲的孩子來說剛好處在一個較為多變的叛逆期。那么,關于叛逆期的本質是什么?是他真的想叛逆想和我們對著干嗎?答案是否定的。之所以有叛逆期存在是自我意識覺醒的階段。即,他會認為我現在長大了,我有了自己做出選擇的權利不管是什么樣的事情。不過當他們做出這些的決定的時候,受限于年齡所以是比較不成熟的。在外人看來或者是大家看來,就一致認為他是錯的。實際上他是沒有錯的。于是他認為的對和我們認為的對,產生了出入,沖突由此引發,叛逆也就來了。假設說我們可以以這樣的視角去看待的話,對于他的種種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現在回到案例本身,他沉迷于游戲,拋開游戲上癮不談,更多的是對于現實無力對抗的一種逃避方式。至少在游戲里,他可以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也只有游戲對他來形成一種相互依賴的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依賴關系越發深入,也就可能會形成上癮。至于父母的離婚,不能和母親經常見面,父親也沉迷游戲,加之爺爺奶奶不當的話語教育也是有很大影響的。話說言傳身教不是沒有道理的。而對于你的提問,他保持沉默也是很好解釋的。在他的心理你身為他的姐姐或者哥哥來說,他會認為你的力量也是比較弱小的,你也無力對抗爺爺奶奶,爸爸,所以他也就不愿意多說,保持沉默是他最優的選擇。那么,你應該怎么辦?我個人認為先不要給他著急定義為是心理疾病。更多的可能是他感到周圍人對他不認可,不理解他,不能照顧他的感受。所以他把自己關在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小房間里。在這個小房間里他是最安全的。這時能幫助到他的第一人選可能是你,而不是外人或者心理醫生。或許你當下說要帶他去看心理醫生他會感到更加的排斥,進而對你也排斥,進一步更加封閉自己。你可以做的或許是以行動多去關心他,去讀懂他真實的需求。不一定是問,也不一定怎么樣怎么樣。假設要問,可能要問他對于游戲的感覺,和他先分享游戲的體驗,可能會以這個打開一個口子,提高進一步的交流可能性。最后關于游戲成癮的問題,一般采用的方式有兩種,一為暴露厭惡療法和系統脫敏療法。暴露厭惡療法即增加他單次玩游戲的時間,讓他玩到疲憊,讓他玩到感覺不適。漸漸的他可能就會減低對游戲的上癮。系統脫敏療法,即多次控制他玩游戲的時間。比如他一次是玩五個小時,一點點往下降,第二次四個小時,第三次三個小時,以此類推。與此同時還可以對游戲當中的裝備使用率進行限制。比如這次用什么,下次不能用什么。循序漸進、至于具體的方式還是要根據的況且而定。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