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手機成癮危機四伏?這 3 招拯救孩子未來!
在如今這個數字時代,智能手機已然變成了生活里必不可少的物件,就連小學生群體也早早地和手機有了密切關聯。不過呢,小學生玩手機就像一把雙刃劍,好處和壞處都有,這值得咱們好好琢磨琢磨。
小學生接觸手機有不少積極的方面。從學習這塊來講,現在教育類的 APP 那是一個接著一個,像語文、數學、外語、科學這些學科都涵蓋了。比如說“百詞斬”,能通過有趣的圖片幫小學生記住單詞,“洋蔥學園”用生動的動畫來講數學知識,讓學習不再那么枯燥,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勾起來了,也讓他們的知識范圍變寬了。同時,手機還是了解外面世界的一個窗口,靠著短視頻平臺、新聞類的 APP,小學生能曉得世界各地的風俗習慣、科技的新成果,能接觸到課本之外好多豐富的知識,也能培養對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心思。另外,在社交這塊,手機能讓小學生跟遠方的親人、朋友保持聯系,通過視頻通話、語音聊天,讓感情交流更好,把因為距離產生的隔閡給補上。
但是不能不注意的是,小學生玩手機也帶來了一連串的問題。最直接能看到的影響就在身體的健康上,小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的重要時候,長時間低著頭玩手機,容易弄出頸椎的毛病;眼睛老是盯著屏幕,很容易就近視、散光,視力下降。而且,手機里各種各樣的娛樂內容,像網絡游戲、短視頻啥的,特別容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沉迷進去。一旦沉迷了,不光會占掉好多學習和休息的時間,把學習成績影響了,還會讓他們跟現實里的家人、同學交流互動變少,慢慢變得孤僻,把正常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都影響了。另外,網絡的環境很復雜,小學生又沒有足夠的分辨能力,很容易就碰到不好的信息,像暴力、色情這類的內容,這些不好的信息可能會把他們還沒成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給弄歪了,對他們長大有不好的影響。
要讓小學生能合理地用手機,家長和學校都有很重要的責任。家長得把監督和引導的作用發揮好,跟孩子一起定好手機使用的規矩,比如說規定每天用手機的時間長度,明確得做完作業、做完戶外活動才能用手機。同時,家長自己得做個好榜樣,少在孩子面前老是玩手機,多跟孩子做做親子互動,像一起讀書、玩游戲、去外面運動啥的,把孩子的課余生活弄得豐富點。學校這邊,可以搞些主題班會、講座之類的活動,引導小學生正確地認識手機的好處和壞處,培養他們的自律意識和對媒介的了解。另外,學校還能加強跟家長的溝通合作,及時知道學生在家里用手機的情況,一起給小學生弄個健康的長大環境。
小學生玩手機有好有壞,關鍵是怎么去引導和管理。只有家長、學校還有社會各個方面一起使勁,讓小學生科學、合理地用手機,才能讓手機真的變成幫小學生長大的有用的東西,而不是擋著他們長大。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