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兒童的簡單小游戲內容_特殊兒童的簡單小游戲_特殊兒童互動小游戲

特殊兒童的簡單小游戲內容_特殊兒童互動小游戲_特殊兒童的簡單小游戲

來源 |每日蒙臺梭利(ID:-)

?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名言: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相信,每個人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感觸都很深。

每個人在童年時期的成長經歷,或多或少都會對我們成年后的生活,有著無法避免的影響。

最近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說5歲的孩子經常說自己不幸福,問他哪里不幸福,他也支支吾吾說不出來,反正就是覺得自己不幸福。

如果問你幸福是什么?可能一時間也很難回答。

每個人心里都有著自己對幸福的定義,比如幸福就是一個陽光溫熱的午后,一杯咖啡、一本書,享受寧靜的片刻安寧。

或者幸福就是勞累了一天回到家中,孩子給的一個溫暖的擁抱。

那么,孩子的幸福是什么呢?孩子的幸福很簡單,它就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里。

下面這3件事情最容易讓孩子感受到幸福,你都做到了嗎?

特殊兒童的簡單小游戲內容_特殊兒童互動小游戲_特殊兒童的簡單小游戲

給孩子讀書、講故事

非常懷念小時候拿著收音機,聽廣播的美好時光。

從小喇叭中總能聽到很多故事、說書的歷史典故,即便一個人也能聽得津津有味。

工作之后,非常喜歡觸摸文字的感覺,翻開書本,淡淡的墨香之氣,令內心瞬間踏實安寧了許多。

讀書,是一件幸福而高雅的事情。而陪伴孩子讀書,也會讓孩子感受到幸福。

不知道從何時起,我家的果寶喜歡上了睡前看書,享受一邊泡腳一邊看書的過程,泡完腳、洗刷完了之后,還要再拿3本書讓爸爸讀。

這樣的習慣堅持了1年多,即使回了老家,忘記拿書了,也非要讓爸爸找三本書給她讀。

曾經有一項調查顯示,超過70%的家庭,親子共讀的主力都是媽媽。

如果孩子睡前的半個小時,能聽到爸爸講故事,幸福感會非常足。

這一點,從果寶爺倆不時從屋里傳出來的爽朗笑聲就能感覺到。男人講故事和女人講故事是非常不一樣的。

通常來說,媽媽讀書、講故事,會根據繪本里的情節講的具體而詳細;

而爸爸讀書、講故事,則會更加幽默、夸張,甚至夾雜了許多搞怪元素,天馬星空的想象,什么樣的情節都可能出現。

有一個會講故事的爸爸,是孩子童年最幸福的事兒。

特殊兒童互動小游戲_特殊兒童的簡單小游戲內容_特殊兒童的簡單小游戲

陪孩子玩游戲

沒有什么事情,比玩游戲令孩子更快樂。如果有,那就再來玩一次。

可能很多家長會說,陪孩子玩游戲簡單,剛開始的時候信心十足,陪著陪著,就會覺得好無聊而無法繼續。

或者干脆一邊陪著孩子,一邊玩著手機。

作為父母,不僅要支持孩子玩游戲,也要意識到,陪孩子一起玩非常重要。

教育,來源于生活,也實踐于生活。

陪伴孩子,要和孩子一起以開放的心態去探索,這些日常相處的瞬間,就是孩子成長的最佳機會。

心理學家勞倫斯在《游戲力》著作中主張,父母要學會“玩”,因為游戲是孩子愿意接受的唯一交流方式。

在和孩子玩耍的時候,家長盡量選擇那些能培養孩子觀察力、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的互動游戲。

比如訓練孩子聽力及自控力的“木頭人”小游戲:

這個游戲滿足了孩子運動和模仿的需要,孩子在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的游戲中,要學會遵守指令,也就是控制自己的行為。

木頭人的游戲玩法眾多,可以是喊口號“123木頭人”;

也可以是“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也可根據音樂節奏來進行。

這個游戲既可以鍛煉孩子的肢體的表現力和控制能力,又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加孩子的自控力。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們可以陪孩子玩的游戲就更多了,比如捉迷藏、堆積木、拼圖、在戶外運動等等。

有一個能耐心陪伴自己玩耍的父母,是孩子的幸運。

特殊兒童的簡單小游戲內容_特殊兒童互動小游戲_特殊兒童的簡單小游戲

給孩子生活的儀式感

中國的父母對孩子的愛,大多藏匿于默默付出之中,而不會流露出來。

自然而然,孩子也不太會表達對父母的愛。

生活需要儀式感,盡管儀式感看起來非常的表面,但卻能帶給我們非常大的幸福感。

比如每次出門或回家的一次擁抱,每年拍一次全家福,節假日或紀念日收到對方準備的驚喜禮物…

這種“儀式感”將家中所有的成員緊緊地連在一起,彼此接納、彼此認可,并從中獲得力量。

對于孩子而言,儀式感不僅僅是一份期待,還有著豐富的內涵,孩子可以學習到更多知識,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尤其像過年這樣,貼春聯、貼窗花、包餃子……這樣的傳統習俗,可謂是滿滿的儀式感。

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中,儀式感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生活中不同瞬間的小確幸。

生活在儀式感較足的家庭里,孩子也會深受影響。

看到父母認真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孩子會學著更加認真的對待生活。

如何建立家庭的儀式感呢?

每個家庭不一樣,儀式感的側重點也不一樣,很多事情都可以成為家庭的儀式。

比如以下三個方面:

1、孩子每年的生日合影。

孩子的成長是飛快的,昨天還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小可愛,轉眼之間變成了背上行囊去探索世界探險家。

不想忘記孩子成長的變化,孩子生日時候的全家福,無疑是留住美好時光的最好方式。

2、每日的就餐禮節。

家里餐桌的存在,是讓孩子擁有儀式感最好的方式。

比如餐前飯碗、筷子的擺放,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要付出勞動,對父母做飯、對食物心懷感恩之心。

別看這些行為看似很小,其實卻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讓孩子認真去對待每一件事情。

3、特殊的日子有驚喜。

每個家庭都有很多不同的特殊日子,在每一個特殊的日子,我們同樣可以給孩子一個儀式,讓這一天變得與眾不同。

比如定期的家庭旅行,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還能開拓孩子的眼界,感知世界的萬千。

再比如,孩子的第一次上學、第一次獲得獎狀、乃至父母的結婚紀念日等等,都可以一起拍一張全家福、吃一頓大餐。

有儀式感的生活,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生活可以過得如此精致,也會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連接和家庭凝聚力。

日子雖平凡,除了煙火氣之外,偶爾來點儀式感會增加孩子的幸福感。

特殊兒童的簡單小游戲內容_特殊兒童的簡單小游戲_特殊兒童互動小游戲

很多時候,你看到的“孩子的問題”,折射出的本質,其實就是“父母的問題”。

而你之所以覺得教育孩子很累,很可能是你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意大利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曾說,“成人的幸福與兒童時期過的那種生活緊密相連?!?/p>

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最容易讓孩子感覺到幸福的3件事,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做到。


來源每日蒙臺梭利
▍聲明:以上圖文,意在交流學習,普及知識,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