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圖像入門 淺談抗鋸齒
數字圖像是個整數矩陣[不包括矢量圖像],每一個整數代表一個像素。但像素是什么形狀的呢?其實并沒有定義,但它需要一個形態的展示,以方便顯示和被編輯。像素在繪圖軟件、操作系統中,均顯示為小方形,因此你可以將簡單的將數字圖片理解為由N多小方塊的像素組成,這些小方塊是圖像的最基本構成元素,它不可被分割。不管你看到的圖片表現的是人、還是物或者其他圖案,它均是各種顏色的小方塊組合排列而成。疑問產生了。
鋸齒的邊緣
">
鋸齒的邊緣
如果要繪制一個圓形會怎樣?答案是明確的,它依然會由各種小方塊組成,這意味著圓形的邊緣不會是光滑的,而會呈現出鋸齒形的邊緣。放大觀察,鋸齒能看得更加清晰。
點陣圖像不可避免的產生鋸齒邊緣
">
點陣圖像不可避免的產生鋸齒邊緣
將顯示的文字放大看,也會看到它是由小方塊組成,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現鋸齒。為了讓圖像、文字有更好的顯示效果,抗鋸齒作為一種重要的顯示優化技術被廣泛應用。
抗鋸齒效果演示
">
抗鋸齒效果演示
抗鋸齒效果演示-放大看
">
抗鋸齒效果演示-放大看
抗鋸齒效果演示-進一步放大看
">
抗鋸齒效果演示-進一步放大看
我們一個實例來觀察抗鋸齒的效果。會發現在圖案和字體的邊緣插入了圖案本色到背景色之間的過度色,這樣看上去邊緣會更加柔和,不那么生硬。
那么鋸齒一般會出現在什么情況下呢?一般出現在矢量圖像[或對象]轉成點陣的過程當中[你所看到的矢量圖像,在顯示時已經被轉換成點陣],字體就是矢量對象,它顯示于屏幕時,就會存在這樣的一個轉換過程,在下要獲得更好的顯示效果,一般要開啟“平滑屏幕字體邊緣”這個選項,這個選項就是抗鋸齒。在下,針對字體的抗鋸齒選項會更加豐富一些。
對于游戲玩家而言,抗鋸齒顯得尤為重要開啟抗鋸齒功能,3D物體的邊緣就會顯得更加平滑真實。但抗鋸齒會加大顯卡的運算負擔,因此涌現了各種各樣的算法,例如超級采樣抗鋸齒(- Anti-,簡稱SSAA)、多重采樣抗鋸齒( Anti-,簡稱MSAA)、覆蓋采樣抗鋸齒( Anti-,簡稱CSAA)等等。
開啟和關閉,放大對比
">
開啟和關閉,放大對比
是微軟開發的一項字體增強型顯示優化技術,其初衷即為了讓字體顯示更加光滑細膩。我們可以放大對比一下開啟、關閉的差異。會發現,開啟后,字體邊緣會插入很多彩色的像素,而關閉后,則只是插入灰度像素。實際觀看,是開啟后的字體更加光滑好看,而且肉眼看,字依然為黑色,并沒有因為插入了彩色像素后導致偏色。這是為什么呢?
液晶屏的發光二極管最常見的排列方式[還有其他排列形式]
">
液晶屏的發光二極管最常見的排列方式[還有其他排列形式]
在《數字圖像入門 用數字記錄顏色》[作者:夏昆岡 ]一文中,我們提到所有顏色都是由紅綠藍三原色合成的。液晶顯示器的每一個發光單元對應一個像素,由紅綠藍發光點[或者LED或者液晶結構]構成,紅綠藍的發光強度決定合成光的顏色。這種顯示原理不同于以往的CRT。假設顯示器分辨率為,那么它的發光點個數為()X768,利用發光點的排列,讓更靠近字體筆畫的發光點最大效能的發光,這樣會呈現更纖細的筆畫,又能達到平滑的效果,但因此像素會呈現為彩色。人眼的分辨率有限,并不能清晰的分辨每一個像素的色彩,反應到腦中的顏色是這些像素再次合成后的光,插值時,會盡量保持三原色的平衡,合成的光接近或者等于字體應有的顏色。這種顯示技術針對液晶顯示器優化,也只適合用于液晶的顯示,在CRT上顯示,效果反而更差,更不能用于打印。如果液晶顯示器的發光點的排列方式不同,也需要重新設置。在等操作系統中,也有類似的專門針對液晶屏的優化技術。這些技術均可以視為特殊的、增強型的抗鋸齒技術,這種技術主要用于文字顯示的優化。
抗鋸齒的方式還不止這些,要獲得更加精細的效果,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提高“點”的密度,在打印文件時,一般會設置打印精度,即DPI[Dots Per Inch:點每英寸],精度越高,其字體、圖形的邊緣更加平滑。在顯示器上,也有類似的概念,成為顯示精度,即PPI[ Per Inch:像素每英寸],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保持顯示屏物理尺寸不變的情況下,將分辨率提高4倍,顯示精度則相應的提高2倍,其改善是明顯的,比起前代產品有著更加細膩平滑的顯示效果。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